?在
全自動移印機的生產過程中,可能會遇到多種技術難題,這些問題會影響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。以下是一些常見技術難題及對應的解決措施:
?

一、印刷圖案模糊或重影
可能原因
移印膠頭磨損或變形:長期使用后膠頭表面老化、刮傷,導致油墨轉移不均勻。
鋼板圖案腐蝕深度不足:油墨儲存量不夠,轉移時圖案缺墨。
印刷壓力不均勻:設備壓力調節不當,或膠頭、鋼板安裝位置偏移。
油墨黏度不合適:黏度過高導致油墨轉移不順暢,過低則易擴散。
解決措施
更換膠頭:選擇硬度合適(通常 20-60 度)的膠頭,定期檢查磨損情況,及時更換。
重新制作鋼板:確保圖案腐蝕深度符合要求(一般 15-30μm),必要時聯系專業廠家加工。
校準壓力:調整設備壓力旋鈕,或通過試印測試壓力分布,確保膠頭與鋼板、承印物均勻接觸。
調整油墨黏度:添加稀釋劑或增稠劑,使用黏度計測量(參考范圍:1000-3000cps),確保符合工藝要求。
二、油墨轉移不良(缺墨、漏印)
可能原因
鋼板網孔堵塞:油墨干燥過快、雜質殘留或清潔不徹底導致網孔堵塞。
膠頭與鋼板接觸不充分:行程設置錯誤,膠頭未完全壓入鋼板凹槽。
承印物表面不平整或油污:表面缺陷導致油墨無法均勻附著。
刮刀壓力或角度不當:刮刀未完全刮除鋼板表面多余油墨,或壓力過大損傷鋼板。
解決措施
清潔鋼板:用專用溶劑(如酒精、移印清洗劑)擦拭鋼板,必要時用超聲波清洗機去除堵塞物。
校準行程:調整移印頭上下行程,確保膠頭完全接觸鋼板圖案,可通過試印標記行程位置。
預處理承印物:用酒精擦拭表面油污,或通過除塵、靜電消除設備改善表面狀態。
調整刮刀參數:刮刀角度建議 45°-60°,壓力以剛好刮凈油墨且不損傷鋼板為宜,可通過試印微調。
三、套印不準(多色印刷時圖案錯位)
可能原因
機械定位誤差:工作臺、夾具松動,或傳動部件(如導軌、絲桿)磨損。
承印物定位不固定:夾具設計不合理,或工件在印刷過程中移位。
膠頭變形或偏移:膠頭安裝不牢固,或多色印刷時膠頭壓力不一致。
設備振動:高速運行時設備穩定性不足,導致定位偏差。
解決措施
檢修機械部件:緊固工作臺和夾具,更換磨損的導軌或絲桿,定期潤滑傳動系統。
優化定位裝置:設計專用夾具,增加定位銷或真空吸附裝置,確保工件固定牢固。
校準膠頭位置:多色印刷時,通過定位標記或視覺對位系統(如 CCD 相機)校準膠頭位置,確保每色印刷位置一致。
減少設備振動:安裝減震腳墊,檢查電機和傳動部件的平衡性,必要時調整設備安裝位置。
四、油墨干燥不良或干燥過快
可能原因
干燥溫度 / 時間設置不當:熱風干燥溫度過低或時間過短,導致油墨不干;溫度過高則易使油墨結皮。
油墨類型與干燥條件不匹配:溶劑型油墨干燥速度受溶劑揮發速率影響,UV 油墨固化需匹配 UV 燈功率。
環境濕度影響:高濕度環境會延緩溶劑揮發,導致干燥變慢。
解決措施
調整干燥參數:溶劑型油墨建議干燥溫度 50-70℃,時間 30-60 秒;UV 油墨需確保 UV 燈功率達標(如 80-120W/cm),照射時間充足。
更換油墨類型:根據生產速度和干燥條件選擇快干或慢干型油墨,UV 油墨需匹配專用固化設備。
控制環境濕度:使用除濕機將濕度控制在 40%-60%,避免潮濕天氣影響干燥效果。
五、設備運行故障(異響、停機)
可能原因
機械部件磨損或松動:齒輪、軸承缺油或磨損,導致運行卡滯;螺絲松動引起異響。
電氣系統故障:傳感器失靈、線路接觸不良或電機驅動異常。
氣壓不足(氣動部件):空壓機壓力不足,或氣管漏氣導致氣缸動作異常。
解決措施
定期維護機械部件:按說明書要求對齒輪、軸承加注潤滑油,緊固松動螺絲,更換磨損部件。
檢修電氣系統:用萬用表檢測傳感器和線路,更換失靈的傳感器(如光電開關、接近開關),修復或更換驅動板。
檢查氣壓系統:確保空壓機壓力穩定(一般 0.6-0.8MPa),用肥皂水檢測氣管接頭是否漏氣,及時更換老化氣管。
六、承印物損傷(刮花、變形)
可能原因
印刷壓力過大:膠頭或鋼板對承印物壓力過高,導致表面損傷。
夾具設計不合理:夾具邊緣鋒利或接觸面積過小,擠壓工件導致變形。
油墨溶劑腐蝕:油墨溶劑與承印物材質不兼容(如 PVC 材質接觸強溶劑油墨)。
解決措施
降低印刷壓力:通過調壓閥或機械調節裝置減小壓力,以圖案清晰且不損傷工件為標準。
優化夾具設計:使用軟質材料(如硅膠、海綿)包裹夾具接觸部位,增加接觸面積以分散壓力。
更換油墨類型:選擇與承印物材質兼容的油墨(如 PVC 用專用油墨),或在印刷前進行材質兼容性測試。
七、自動化流程異常(送料、收料故障)
可能原因
送料機構卡頓:傳送帶打滑、物料堆積或定位傳感器失靈。
收料不整齊:收料平臺位置偏移,或工件尺寸誤差導致堆疊混亂。
PLC 程序邏輯錯誤:自動化程序中動作時序設置不當,導致設備誤動作。
解決措施
檢修送料系統:調整傳送帶張緊度,清理堆積物料,校準光電傳感器位置(確保檢測距離準確)。
校準收料裝置:調整收料平臺高度和角度,增加限位擋板或自動整理機構,確保工件整齊堆疊。
優化控制程序:聯系設備廠家或工程師檢查 PLC 程序,修正動作時序(如送料、印刷、收料的時間間隔),必要時重新編程。
日常維護與預防措施
定期清潔設備:每天用軟布擦拭鋼板、膠頭、刮刀及工作臺,去除油墨殘留和灰塵。
建立保養計劃:每周檢查傳動部件潤滑情況,每月校準壓力和行程,每季度更換易損件(如膠頭、刮刀)。
操作人員培訓:確保員工熟悉設備操作流程和故障排查方法,記錄常見問題及解決經驗。
環境控制:保持車間溫濕度穩定,避免粉塵和油污污染設備及工件。
通過以上措施,可以有效解決全自動移印機生產中的技術難題,提高設備穩定性和產品良率。若遇到復雜故障(如電氣系統或 PLC 程序問題),建議聯系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檢修。